读书笔记:第二曲线创新

混沌大学首部创新必修教科书

Posted by Shoukai Huang on November 4, 2020

内容简介

《第二曲线创新》提供了一整套关于创新的思维框架和实践方法,帮助企业和个人跨越第二曲线,用创新重启增长引擎。时至今日,所有企业都应该重新学习创新,《第二曲线创新》将为你讲解价值千金的创新思维和方法,为企业带来可持续指数级增长。

作者简介

李善友

混沌大学创办人,讲授的《第二曲线》、《非连续性》、《第1性原理》等课程为混沌大学受欢迎的明星课程。

曾创办知名互联网公司酷6网,并带领酷6网成为第1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国内视频网站。

2011年起,担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客座教授,先后创办了“创业营”和“创投营”,首次将颠覆式创新、互联网思维等创新理论引入创业课堂,影响了无数商业界精英。

内容

0 相关知识

第一性原理

第一性原理的概念,始见于亚里士多德。他说:

任何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,是一个根基性的命题,不能被缺省,也不能被违反。

换而言之,这条基本原理会衍生出其他次级原理和命题,并构筑起一个理论系统。

逻辑奇点:是逻辑推导的起点,本身不能用逻辑推导出来,是不证自明的。

从逻辑奇点到第一性原理,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:逻辑奇点+公理化方法=第一性原理。

1 创新篇

1.1 第一曲线

推动企业增长的引擎:红利、管理、创新;

聚焦创新,引入创新元模型:S曲线

连续性创新,完全符合S曲线,它是建立在现有的知识、市场和技术基础设施之上的渐进式创新,并且具有以下3个特征:

  1. 沿着技术曲线持续改善原有的产品性能
  2. 定位于主流市场的主流消费者
  3. 更好

连续性创新很重要,但是连续性创新有一个隐含假设:只要努力,就能持续增长。然而,沿着同一条S曲线的连续性创新,存在着一个致命的问题——连续性创新不可能无限持续下去,无论是技术、产品、组织或者公司等,一定会到达极限点

如何识别极限点,单一要素10倍速变坏

“面临失速点(极限点)的时候,要想管理好企业,简直难于上青天。” —-安迪·格鲁夫

极限点效应,得出企业宿命的两个结论:

  1. 无论企业的规模有多大,其“寿命”都有上限。
  2. 企业规模越大,其增长速度越慢。

1.2 第二曲线

熊彼特在1942年撰写的《资本主义、社会主义和民主》 [14] 一书中,将市场的创立及淘汰的过程称为“创造性破坏”(creative destruction)。按照熊彼特的说法:“‘创造性破坏’主要不是通过价格的竞争而是依靠创新的竞争实现的。每一次大规模的创新都淘汰旧的技术和生产体系,并建立起新的生产体系。

企业如果想基业长青,只有一个办法:通过创造性破坏,跨越到第二曲线

第二曲线创新的本质是什么?企业要像市场破坏过气企业一样,敢于破坏自己的过气业务和过气产品。

企业“长寿”方法论:从管理的角度来看,企业应该尽量延长第一曲线的“生命”,以应对既有市场;而从创新的角度出发,应启动独立的第二曲线,以应对新兴的市场机会。

开启第二曲线的最佳时期,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:

  1. 第一曲线已过“破局点”;
  2. 不晚于财务“极限点”。

切记,没有主业支撑的创新就是瞎折腾,而期待基业长青也是痴心妄想。

1.3 分形创新

分形创新:在第一曲线里注入创新,成长为完整的第二曲线

所谓第二曲线创新,并不是让企业放弃主营业务去布局新业务。恰好相反,第二曲线创新让企业更沉浸于主营业务中,通过创新加强主营业务的发展,从更多的创新中分形出第二曲线。第二曲线是从第一曲线的分形创新中生长而来的,新业务是创新的自然结果。事实上,分形创新理论不只适用于大公司,也适用于小公司;不只适用于商业领域,也适用于个人成长领域。

分形算法就是我的第一性原理,我在主业(课程)中倾注了全部的精力,我的课程更新速度极快。 我十分欣赏一句话:“只要将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,下一步的美好自然会出现。

2 战略篇

2.1 组合创新

创新并非创造全新的事物,而是把不同的事物关联起来,合成新事物的过程。

创新不等于发明创造:在熊彼特看来,任何经济结构都可以拆解为产品、技术、市场、资源和组织这5个基本要素。将这些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,便可称之为创新。我们将这种创新的方法论,命名为“组合创新”。

还原论与组合创新:当事物的整体研究不清楚时,可以把整体拆解成部分,然后部分可以重新组合成整体,整体等于部分之和。

组合创新就是基本要素的重新组合,而拆解基本要素的能力是创新的基本功,需要不断地进行刻意练习

2.2 单一要素

企业应当如何选取所要拆解的基本要素?

归根结底,企业进行组合创新,是为了打破固有的宿命,重新建立起一个“求存”的模型。一旦确定了这个前提,你便会明白所有选取的基本要素,都应满足企业“求存”的需求。换句话说,基本要素的本质是企业的“依存条件”,与此无关的要素自然无须拆解。

如果企业仅需特别少的基本要素便可存活,无疑具备较高的生存度。反之,如果企业需要的依存条件越多,则意味着它的抗风险能力越差,稍有风吹草动它就有可能万劫不复。

如何在创新过程中应用单一要素?

对第一曲线来说,识别极限点价值千金,而在面对第二曲线时,突破破局点至关重要。

事实上,只要过了破局点,企业便有较大可能产生正循环和自增长,最终形成“第二曲线”

关于破局点,我们需要思考两个问题:

  • 第一,如何识别破局点,在企业众多的基本要素中找到最适合的突破口;
  • 第二,识别破局点之后,如何有效击穿,让企业形成正循环和自增长。

识别破局点,要想找到真正的“破局点”,就要在“供需组合法”中选取最合适的“单一要素”,全力推动,以点带面。

单一要素10倍速变化

与识别极限点类似,识别破局点的关键自然便落在了“10倍速变化”上

在找到10倍速变化的单一要素之后,下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,便是如何有效击穿破局点。所谓击穿,指的是突破“阈值”。一直以来,业界对企业的发展路径,存在着“做大”和“做强”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。两者优劣,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在此我不作评判。从企业第二曲线创新的角度出发,我们更建议“做强”,找到关键单一要素,并将其最大化。

企业取胜的关键在于“单一要素最大化”,即企业应聚焦第一曲线的一个核心要素,重度投入资源,将其生长为第二曲线的全部。

这个方法论可能会与大多数人的固有思维产生冲突。很多人在创业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个误区,认为可以重新创建一个更大、更全、更好的公司,从而超越竞争对手,这对初创公司而言,无异于以卵击石。初创公司更应该将单一要素最大化,只针对最关键的单一要素,集中优势力量重点突破。这个方法论在《精益创业》一书中也被提及,莱斯将其称为“放大式转型”,即重新聚焦在以前产品的一项功能上,把其放大为一个整体。

2.3 战略杠杆

仅击穿创新的“破局点”,尚不足以形成企业的增长战略。企业只有围绕最关键的单一要素,组合其他要素,形成战略杠杆模型,才能持续撬动创新增长。

企业的“战略杠杆模型,这个模型里有4个基本要素,它们分别是:真北目标、创新红利、战略支点和核心能力。

  • 真正目标:长线的一。第一,它必须针对真问题,很多创业者在树立企业目标时就已经出现偏差,他们找到的问题其实并不真实。在这样的目标的指引下,企业投入的人力、物力、精力越多,企业受到的杀伤力就越大。第二,除了针对真问题,真北目标还应该是一个长线目标,是企业长期不变的“指北针”。
  • 创新红利:10倍速的一。有了目标,我们再来看看如何实现。在这个模型中,创新可以让杠杆的长度以10倍速迅速延展,比如前文提到的“供需组合法”,在供给、需求和连接三大层面中,都有可能产生巨大的风口或周期性力量,如技术周期、用户更替和媒介更新等,它们都能提供10倍速的增长杠杆,这就是创新红利。如果没有这种力量的加持,你可能很难撼动真北目标。
  • 战略支点:不变的一。任何战略都建立在一个“基石假设”之上,正如一幢高大的建筑,如果失去赖以支撑的地基,整幢建筑就会轰然倒塌。
  • 核心能力:舍九取一。有了杠杆和支点,要想实现目标,还需要一个重要因素——压在杠杆上的作用力,即战略杠杆模型中的核心能力。当企业集中力量实现较少或者有限的目标时,就会得到更大的收益。之所以需要集中力量,是因为企业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,同时存在前文提到的“阈值效应”。企业的核心能力主要来自商业的基本要素,如组织、技术、产品、运营、营销、商业模式等,尽可能在这之中选取单一要素,即通俗意义上的“舍九取一”,将单一要素最大化地压在杠杆的一端,通过杠杆作用,撬动另一端的真北目标。

3 竞争篇

错位竞争、颠覆式创新和边缘分化三大思维模型。这三个模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?其中,错位竞争是初创企业的第一法则;颠覆式创新是错位竞争的最佳范式,错位竞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,颠覆式创新是指从低端开始的错位竞争;边缘分化则是颠覆式创新的底层定律,解释了为什么颠覆式创新会发生。

3.1 错位竞争

“错位竞争法则”:与其更好,不如不同。所谓“错位”,指的是创新企业在技术和市场两大要素上的组合方式,与在位企业的组合方式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同,即你的“组合”与在位企业的“组合”之间的错位。在我看来,这是“创业的第一法则”。

创业者真正应该做的事情是,通过独立思考找到技术与市场全新的组合方式,搭建一个“新兴价值网”,在独有的生态位里发挥优势、成为领军者,充分享受创新带来的红利。所以,德鲁克说:“小企业的成功依赖于它在一个小的生态位中的领先地位。”也就是“与其更好,不如不同”。

3.2 颠覆创新

当第一曲线到达极限点时,只有第二曲线的非连续性创新才能跨越“极限点”。与此同时,克里斯坦森还有一个重要发现:同时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第二曲线,这是他在创业与创新领域的重大突破与贡献

奇虎360的创始人周鸿祎看来:“颠覆式创新最基本的定义很简单:第一,你能把原来很不方便的服务或者产品做得特别方便。第二,把原来很贵的东西变得异常便宜,或者把原来收费的东西变成免费的,我认为这是商业模式上的颠覆。”简单而言,8个字足以概括:“要么方便,要么便宜。”

3.3 边缘分化

《连线》杂志的创始主编凯文·凯利:

“颠覆性的科技和公司、产品等,往往来自边缘化市场。可能在刚开始时,你会发现它的质量很低、风险很高、利润很少、规模很小,甚至这个市场本身也从未被认证或证实过。没有在位企业愿意进入这样糟糕的市场,但对创业公司而言却别无选择,它们没有市场、没有客户、没有资源、没有钱,无法在主流市场中竞争,只能进入边缘化市场。但也正是这个原因,创业公司很容易颠覆我们的科技,它们在做与众不同的边缘产品。”

简而言之,凯文·凯利眼中的颠覆式创新,往往来自边缘市场和非主流的产品与技术。为了论证这一观点,他举了一个经典的例子。

4 组织篇

4.1 价值网络

克里斯坦森在构建“价值网理论”时,将其简化为供给侧和需求侧两大层面。

熊彼特把创新分为两个阶段:连续性时期和非连续性时期。 熊彼特认为,在经济结构处于均衡状态时,即在连续性时期,企业价值网最重要的影响力量来自需求侧的消费者或客户。他们通过手中的资源(钞票)选择商品,进而推动产品技术的走向,即我们经常说的“客户为王”或“消费者为王”。 而在两条曲线转换过程中,即在非连续性时期,总有一小部分“创业者”,会通过创新打破经济体系暂时的均衡状态,进而产生一种新的均衡。我将此阶段称为“创业者为王”。

企业增长率必须超越社会舆论对其预测的数值,才能使其股价大幅上扬。这是一个沉重的、无法摆脱的负担,这个重担压在了每一个执着于追求股东价值的企业高管头上。

4.2 组织心智

75%的组织转型以失败告终,自我突破的少之又少。”对此,业界有个通俗的说法:“不变等死,变了找死。

隔离:建立独立小机构

4.3 破界创新

在理解了打破固有系统,建立更大系统的过程后,我们便能得出破界创新的三大步骤,即“破界创新三部曲”。

  1. 打破“隐含假设”;
  2. 重构“基石假设”;
  3. 演绎“第一性原理”。

笔记

核心内容

关于创新的思维框架和实践方法

思维逻辑

  • 创新(第一曲线->第二曲线->分形创新)
  • 战略(重新组合->单一元素->专一元素)
  • 战术(定位:错位、边缘、颠覆)
  • 战术(组织:盈利压力、转型技巧、破界创新)

疑问启发

身处创业飘渺大海中,赖以支撑的一叶扁舟

创新是有方法论的:总结归纳、追本溯源、找准定位、专一而精

思维模型

  1. 第一曲线:增长的极限
  2. 第二曲线:“10倍速增长”的新物种
  3. 分形创新:每一步都是上一步的结果
  4. 组合创新:拆解基本要素并重新组合
  5. 单一要素:找到并击穿“破局点”
  6. 战略杠杆:创新驱动的增长战略
  7. 错位竞争:与其更好,不如不同
  8. 颠覆式创新:创业者的“理想后门”
  9. 边缘分化:伟大的创新,永远产生于边缘
  10. 价值网络:你所拥有的,往往会变成制约你的
  11. 组织心智: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
  12. 破界创新:奇点下移,边界外延

应用实操

……

参考